默认搜索
当前位置:主页 > 客户反馈 > 正文
  • 粤港澳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在华南理工大学落幕
  • 日期:2022-07-31   点击: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字体:[ ]

  信息时报讯(记者 晏文龙 通讯员 蔡盼盼 赵春旭)27日下午,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华南理工大学承办的2019年粤港澳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暨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广东省分赛在华南理工大学闭幕。

  据了解,本届竞赛首次邀请了港澳高校师生参赛,分别设立 “多能源装置接力竞赛”“无人机救援竞赛”和“机器人拾放球竞赛”3个项目,吸引了粤港澳24所高校,85支队伍,330名同学参加竞赛。大赛的举办将对拓展粤港澳大湾区的工程教育合作,探索新时代大湾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模式,实现三地工程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合作共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本次竞赛中获得获得无人机救援竞赛一等奖的华工学子陈磊、 蔡源泰、吴潮祥为了本次比赛进行了三次无人机的迭代。“第一代机做出来后进行适当的验证,发现第一代机有点问题,就根据数据进行改进,改了两代就有了现在的第三代机器”,队伍发起人蔡源泰说,“无人机进行了很多次的迭代,比如说下面的勾取装置就进行了十几二十次的迭代”。

  “努力的越多,幸运女神越会眷顾你”,三位小伙为了这次赛事已经熬了4个大夜,“每天就睡2-3个小时”,陈磊说。除此之外,为了适应场地,三人还赶在晚上到比赛场地进行无人机飞行测试,“借了个能照亮场地四分之一的大灯,还有两个台灯去试飞”。他们的夜没有白熬,尽管在正式比赛中遇到了螺母松动、又找不到螺丝刀修复无人机的问题,但三位小伙还是通过一把剪刀将螺母拧紧修好了无人机。最终,他们的无人机在之后的任务点获得满分成绩夺得了本届竞赛的一等奖。

  华工工程训练中心主任郑志军介绍:“通过这次比赛希望增强粤港澳三地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使粤港澳三地的工程教育资源得到优势互补。”郑志军说,本次比赛分为现场操作和答辩演讲两个环节,香港学生在答辩环节的全英文演讲让他印象深刻,“是对我们内地学生的一个很大的触动”,通过这次比赛,“让大家相互了解,我们了解他们,他们也了解我们”。郑志军以机器人拾放球项目举例:“香港理工大学在这个项目是参加国际比赛的, 然后我就问了香港的专家,‘我们拿到国际上是什么水平’,他说,‘绝对可以打败世界上许多排名前列的强队’。”

  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的老师刘长红也认为本次竞赛加深了内地与香港、澳门两地学生的了解,他带队参加了本次赛事。“香港理工大学的两个小伙子做的PPT,有种教授做报告的味道,分析的很详实,有数据,有设计,有计算,有模型,有测试,还有一些预期应用的场景,未来的前景”,刘长红说,香港学生在科学分析方面做的很好,而且是全英文。相比于香港学生,广州大学的学生优势在产品的实用价值方面,双方要相互学习,交流互鉴。